首页

首届“重塑人文形态:人工智能与人文社科的未来前景”学术研讨会在188BET金宝搏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4-11-19 作者:刘清花;拍摄:王小夏 编辑:唐秀君;审核:姜仕华、周頔 点击:

2024年11月15—17日,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文学人类学研究分会、188金宝慱网页版主办,学校文学与传播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科技处承办的首届“重塑人文形态:人工智能与人文社科的未来前景”学术研讨会在莲湖校区艺术传媒大楼多功能厅顺利举行。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文学人类学分会荣誉理事长、四川大学教授徐新建,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伦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杨煦生,学校校长侯忠明、副校长熊兴中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副校长程碧英主持。

侯忠明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对参会嘉宾表示欢迎,希望大家就会议的各个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和有效交流,共同探索人工智能与人文社科融合发展的新内涵、新路径和新方法,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在188金宝慱网页版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全面发展。

徐新建指出本次会议是一次真正的跨学科、跨学界、跨业界的学术交流盛会,人工智能的自主问题、伦理问题、人文社科的转型发展、高等教育的知识更新等方面内容均需要在面对面的研讨中形成共识。

曾宪文指出人工智能不仅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看待世界和人类自身的方式,期待大家围绕人工智能对人文学科、人才培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展开思想的碰撞。

主题报告环节,徐新建以《数智时代:文学人类学的知识生产与范式变革》为题,从古今中外谱系中的学术门类的学科定位,辨析数智时代文学人类学的新范式。

杨煦生以《AI时代与人文科学的转型》为题,从威廉·洪堡创立柏林大学时期的基本理念及威廉·狄尔泰的精神科学奠基性思想出发探讨精神科学的相关性,讨论AI时代人文科学的转型问题。

熊兴中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为题,从人工智能发展态势、ICT领域的三大定律、人工智能三个方面展开,认为人工智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是当下教育适应和拥抱未来智能社会的唯一选择。

赵龙以《AI产业洞察与华为AI战略》为题,深入解读华为在全面智能化时代的趋势判断、行动和目标,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正跨越拐点,从感知理解到生成创造,从专用走向通用,展现出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巨大魅力。

傅彦以《大模型时代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人才培养新模式》为题,分享AI与大数据领域人才培养所迎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多维度、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梁昭以《数据库叙事:神话流传的数字化演进》为题,阐述“数据库”不仅是存储、管理信息的数据空间,而且是“后人类”的典型文化形态。神话的数智化即转化为数字虚拟的世界图景。

黎学锐以《人工智能赋能旅游演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机制及实践路径》为题,指出人工智能督促创作者更多地从创新机制及实践路径方面思考旅游演艺如何更好地高质量发展,打造更具燃爆点的演艺新产品。

姜约以《AI时代的审美危机及其救赎机制》为题,关注AI时代出现的审美危机以及审美对象数字化、审美主题虚幻化、审美体验同质化等审美危机的理论后果,并提出系列审美救赎机制。

研讨会还设置2个平行论坛和1个圆桌专题工作坊,涵盖“人工智能与人文社科的发展机遇、挑战与路径”、人工智能、学科建设与人类社会的协同发展研究”“人类学与地方研究:巴蜀文化高地建设的路径与方法”等三大主题,来自全国30余所高校的90余名专家学者展开热烈的研讨。

曾宪文在闭幕式上指出本次会议展现出高度的学科交叉、学术价值与学术创新精神,是推进“有组织的科研”的体现。通过交流与讨论,极大地丰富了文学人类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推进了人工智能与人文社科研究的融合创新。

广西艺术学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四川师范大学民间文化艺术保护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青海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等国内多家机构参与协办了本次学术研讨会。

分享到: